您的位置:主页 > 新闻资讯 > 公司动态 >

公司动态

城中村消防隐患直降62%:智慧灯杆屏如何用AI阻断电动车入户?

       在广州黄埔区的城中村巷道里,曾经密密麻麻的电动车随意停放、私拉电线充电的场景已难觅踪迹。取而代之的是智能化的智慧灯杆屏与AI摄像头组成的 “安全哨兵”,实时守护着这片高密度居住区域的消防安全。自2025年智慧灯杆屏系统全面落地以来,该区域火灾隐患同比下降62%,为全国城中村消防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 “黄埔样本”。
 
       传统城中村消防管理依赖人工巡查,效率低且难以覆盖24小时全时段。黄埔区创新引入智慧灯杆屏+AI摄像头的组合方案,构建了 “识别 - 预警 - 阻断” 的闭环防控体系。
 
       智慧灯杆屏的价值不仅在于技术应用,更在于其推动了城中村消防安全生态的系统性变革。传统路灯杆仅承担照明功能,而智慧灯杆通过 “多杆合一” 整合了 5G基站、充电桩、环境传感器等设备。在黄埔区,500余块智慧灯杆屏同步集成了消防广播、应急报警按钮等装置,使单一灯杆成为多功能的安全节点。这种集约化设计不仅减少了重复建设,更释放了城中村本就紧张的公共空间。
       智慧灯杆屏系统的投入产出比远超预期。成都春熙路商圈通过拍卖灯杆屏广告位,单屏年收益达12万元,项目投资回收期缩短至5年。在黄埔区,系统运行成本通过政府补贴与广告收益实现了自我平衡,同时火灾事故减少带来的医疗、财产损失降低,形成了隐形的社会价值。
 
       政府、物业、居民需形成治理合力。黄埔区建立了 “区级统筹 - 街道执行 - 社区自治” 的三级联动机制,区级层面提供技术标准与资金支持,街道负责设备运维与执法保障,社区通过居民议事会制定 “村规民约”,将电动车管理纳入积分考核体系。这种 “自上而下” 与 “自下而上” 的结合,确保了政策落地的实效性。
       设计充分考虑居民实际需求。在黄埔区部分区域设置了集中充电桩1695个,并通过智慧灯杆屏实时显示充电位状态,解决了 “充电难” 问题。对于首次违规的居民,系统采用 “警告 - 教育 - 再犯处罚” 的阶梯式管理,而非简单罚款,既体现了执法温度,又提升了政策依从性。
 
       智慧灯杆屏与AI技术的结合,正在重塑城中村消防安全的治理逻辑。从“事后救火”到“事前防火”,从“人海战术”到“智能防控”,这一创新实践不仅为城市更新提供了技术范本,更启示我们。在科技赋能的时代,基层治理需以问题为导向,通过技术创新与制度变革的深度融合,实现安全、效率与人文关怀的多重价值。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,类似的 “黄埔经验” 或将成为破解城市治理难题的关键密钥。